返回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章 风云变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内阁的摊牌,引起了很大轰动。

    nbsp除了首当其冲的六部,其他势力也在紧张关注此事,以便后续站队、部署。

    nbsp虽说内阁只有三人,但谁也不敢小瞧内阁,国家政务绝大数都要经过内阁之手,且内阁还有一个其他部门难以企及的优势——

    nbsp离皇帝近!

    nbsp他们甚至可以在御书房,跟皇帝一起办公,这种和皇帝的亲密相处模式,是其他部门艳羡,甚至嫉妒的存在。

    nbsp没办法,内阁本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

    nbsp(ps:秘书一词由来已久,始见于汉朝,初指物,至东汉时又指机构、人员,非现代词汇。)

    nbsp离皇帝近,又掌握着奏疏批注权,这才是内阁的依仗,也是内阁的恐怖之处。

    nbsp不然,只是几个五品大学士,谁也不会放在眼里;论品级,尚书、侍郎,随便拎出来一个,就足以碾压。

    nbsp从三杨秉政期间,依靠内阁独有的优势,硬生生左右朝堂大小事宜,就可见一斑。

    nbsp当然,三杨同时也在六部身居高位,但他们在朝堂说一不二的本质原因,还是内阁的独有机制。

    nbsp三杨走后,六部、内阁再次泾渭分明,争抢话语权。

    nbsp朱祁镇亲历过内阁势大的后果,所以掌权后便一直有意打压,使得内阁一直处于下风;

    nbsp后来,朱祁钰继位,对内阁也采取谨慎态度,直到李贤的出现,才再次让阁部短暂性的休战。

    nbsp不过,吏部尚书兼任内阁大学士,也造就了首辅这个概念性职位。

    nbsp尽管李贤走后,六部和内阁的枢纽再次断裂,不过首辅这个职位却得到了保留。

    nbsp但,朱见深不想再出现实质性的首辅了,对皇帝来说,权力过度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nbsp李青都不行,何况是他人?

    nbsp六部、内阁适当的权力斗争,对他这皇帝更有利,真若阁部一团和气,那头疼的就是他了。

    nbsp话说回来,朱见深到底是被内阁摆了一道,所以才想着通过其他手段,降低自己的损失。

    nbsp次日早朝。

    nbsp朱见深提出屯重兵于辽东,并慷慨陈词地表达了卓越的远见——剽窃李青的观点!

    nbsp一番之后,点名询问内阁三人意见。

    nbsp都是人精,三人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朕可以帮内阁,但你们也得拿出点儿诚意。

    nbsp彭时:“皇上圣明!”

    nbsp商辂:“必须屯兵!”

    nbsp刘定之:“当如是也!”

    nbsp六部见双方一唱一和,肺都快气炸了,立时激烈反对,户部更是表示:缺钱缺粮,随你怎么安排,户部没钱。

    nbsp朱见深微微一笑,掸了掸龙袍,瞄向彭时三人。

    nbsp后者会意,立即站出来反驳六部,替朱见深冲锋陷阵。

    nbsp而阁部之外的官员,却不急着下场,更多都是抱着吃瓜心理。

    nbsp他们这样做无可厚非,提前站队有风险,没看都察院都不吭气吗?

    nbsp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一直争论到下朝,结果……自然没结果。

    nbsp朱见深并不急,这么大的事,他原本也没指望一次朝会就能解决,只是笑呵呵的表示:改日再议!

    nbsp临散朝前,他还特意当着众人的面,让内阁今日去御书房办公。

    nbsp如此表明立场,让内阁狂喜,让六部狂怒,让其他人为之侧目……

    nbsp~

    nbsp早朝散后,六部立即行动起来,姚夔攒局商讨如何破解……

    nbsp朱见深没让三人办公,而是给他们放了假,给其运作空间,三人自然心领神会,当即兵分三路,活跃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

    nbsp他们另辟蹊径,抢占舆论主导权!

    nbsp拉大旗,作虎皮……什么皇帝站在内阁一边啦,永青侯也是内阁大学士啦……同时,附上大饼。

    nbsp主打一个忽悠!

    nbsp…

    nbsp小院儿。

    nbsp李青开始计划规范商税,制定劳动律法,为提高朝廷税收,保障工人百姓的权益做准备。

    nbsp这次的阁部之争,是推行新国策的好机会,必须要把握住。

    nbsp与此同时,京师大小官员也开始运作起来,权力斗

第76章 风云变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