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该了解一下世界格局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青在军营混了顿油水很足的午饭,便又开始了‘游山玩水。
nbsp大明很大,人口众多,百姓生活状态自然大不相同。
nbsp江南普遍富足,却也一样有穷地方,至于赋税贡献不高的省份,百姓生活更是远无法与金陵、苏州这些地方相比。
nbsp体形瘦削,补丁衣服……才是常态。
nbsp大明开海通商百五十年,赚取了大量的财富与资源,国力之强盛,乃历史之最,可人口也是历史之最。
nbsp单从百姓生活品质方面来说,除了江南部分区域,百姓整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nbsp基础的温饱是满足了,可也仅限于此,吃肉仍是奢侈,也就过节才能舍得吃。
nbsp李青去了黄河两岸,以工代赈还在继续,大地震的余波还没彻底平息,多数百姓仍未安定下来。
nbsp总体还算知足,没有怨声载道,‘石人一只眼的情况也没可能发生……
nbsp逛完黄河、长江两岸,李青继续‘游山玩水,着重留意货币使用的品类。
nbsp小民日常生活的小笔支出,仍铜钱为主,稍大一些的支出便用宝钞,如今宝钞的使用份额较之正统朝前,提升了好大一大截儿。
nbsp当然了,大商贾之间的交易,还是以白银以及银票为主。
nbsp百五十年来,世界诸国流入大明的白银太多太多了,朝廷根本没办法不让民间使用白银交易,也没道理不让。
nbsp在李青看来,货币的多元化使用,并非坏事。
nbsp尤其是大明宝钞这种发行成本极低,且能有效提振经济的货币。
nbsp橘子多了,朝廷也不再如洪武、永乐两朝那般一股脑海量超发,如此情况,朝廷的适度超发,并未动摇宝钞信用。
nbsp不过终是回不到朱元璋刚发行宝钞的时代。
nbsp那时候一贯钞可抵得上一两白银,这时候……一贯钞只能抵得上一百文铜钱。
nbsp整整缩水了十倍!
nbsp可流通的所有宝钞购买力加在一起,却要比洪武、永乐朝高了太多,加上铜钱和白银,市面上的货币总量,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也大大提高了流通性。
nbsp夏去秋来,秋去冬来……
nbsp李青又去了天津卫,铁路修建还未完全竣工,不过也到了收尾阶段,再去京师,铁路也未竣工,皇家科学院也还在建……
nbsp李青不是急于求成之人,慢工出细活也挺好的,不差一时半会儿。
nbsp接着,李青又去嘉峪关外,见了实为知县,名为知州的杨彩。
nbsp杨彩没有让李青失望,开荒有了很大进展,虽尚不能做到口粮自给自足,却也减轻了粮食依赖问题,同时,也迎来了一大波婴儿潮。
nbsp青年男女结成夫妻,造人自然刻不容缓,加之李时珍的育儿指南,婴儿存活率几乎与关内无异。
nbsp此外,与关内、西域的经济交流,也完全打通了,且隐隐成为了关内与西域之间的交通枢纽……
nbsp李青对杨彩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又为他写了一道请功奏疏,一番大饼与敲打之后,再次踏上旅程……
nbsp普及教育的力度并未延缓,这么多年下来,且许多地方都有了明显成效,地方士绅的排斥心理也大大减轻,之前的种种恶劣行径减少许多。
nbsp李青听了许多“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nbsp读书声朗朗上口,透着生机勃勃,令李青对改制的信心更足了些。
nbsp十一朝的铺垫、努力,经济、科技的提升……为改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nbsp这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感觉十分美妙,比之美酒佳酿还要甘甜、爽口、醇厚无数倍……
nbsp不知不觉间,嘉靖三十八年悄然已至。
nbsp一月,二月,李青继续游历。
nbsp三月春之后,李青才无声无息地回到连家屯儿。
nbsp自掏腰包买了草药,一口气又炼了一大瓶丹药,趁夜送去了乾清宫,送到了朱厚熜的枕头边上。
nbsp然后返往江南。
nbsp途中听闻了金华府义乌县发生了民乱,便去了解情况,到地方才知道民乱是去年发生的,且已经完美解决,一番打听之后,才明白民乱发生的始末……
nbsp得知是戚继光将其招募成了抗倭兵,李青又转去了台州。
nbsp再见戚继光,戚继光更是春风得意。
nbsp媳妇儿生了儿子,且他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兵源,就是那些暴发民乱的矿工……
nbsp校场之上。
nbsp李青观武,戚继光眉飞色舞。
nbsp“这些可是宝贝啊。”
nbsp戚继光振奋道,“相比之前的那些卫所兵、庄稼汉,这些矿工的体能素质、血性狠劲儿要好数倍不止,单论狠劲儿,就是募兵制度下边军也要稍逊一筹。”
nbsp李青已得悉始末,知道这些矿工的惊人‘战绩,对此自不怀疑,只是多少担心戚继光难以驾驭。
nbsp“可有倭寇动向?”
nbsp“暂时还没有。”戚继光说道,“不过,日本走私商贩压价的情况频繁了许多,摩擦已经有了,估摸着转商为寇亦不远矣。”
nbsp李青问道:“俞将军呢?”
第579章 该了解一下世界格局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