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去明末救义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 破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赶忙接过,往怀里揣好,回道:那官爷,我可以走了吗?

    呵呵,走吧,不打搅你发财啊。那班头笑笑回道:

    等放完了这十几个人,船队重新启程,开进了县城的水门。

    开封城破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四少正在给第二批两百名完成培训的工匠授予证书。同一天,工农兵姊妹学堂也正式落成开始招生,招生规则和子弟学堂差不多,年龄614岁,学堂提供一日三餐,一应文具书籍,和子弟学堂不同的是三条,一是天足,二是统一的校服,三是每个女学生每月还可以领取十斤稻米带回家。

    公布招生规则后,朱家的几个产业基地有了不一样的反应,反应最好的是浏河滩和崇明基地,几乎所有的女童都被送了过来,这也成就了浏河滩5001制衣厂的第一张大订单。而海门因为仍主要是中转基地,只有一些早期的匠户把家里的适龄女孩送了过来。而在朱桥和娄塘,响应者并不多,四少让团丁们去了解了一下,果然就是天足一条,让很多人产生了犹豫,四少觉得必须加大力度对缠足这种陋习进行铲除。

    趁着县衙门在娄塘镇的剿匪扫黑风暴,大量的织坊布坊被迫停工停产,朱家布坊织坊开始大规模招募女工,天足也成为了唯一的录取条件,这在周围十里八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慢慢的一种流言也开始在民间流传,说是姓朱的有讨大脚女人的传统,你看朱家举人少爷讨了个大脚娘子,就像大明太祖也娶了大脚的马皇后。

    一些小户人家也开始不再强行给自家的女孩子缠足,越来越多的贫家女孩纷纷被送去了姊妹学堂,一天三顿饭,每月还有十斤米,对重男轻女,女孩子就是赔钱货的时代,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甚至有些头脑灵活的为了多拿十斤米,跑去县城城墙根下的流民乞丐群里,捡那些女孩子回来送进学堂。

    四婶和二丫成为了姊妹学堂的正副山长,四少关闭了朱家的私塾,朱家的几个孩子也都送去了新学堂上学。

    不管男校女校,都实行七天星期制,星期一到五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则去不同的工坊参加劳动,星期六参加军事体能训练,星期日则休学放假自由活动。随着民团的三个营都训练完毕,星期六的全员军事训练开始在浏河滩,崇明和海门三个基地全面推行,所有四十岁以下的成年男子和四十岁以下的成年女子都要在这天参加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包含队列训练,突刺训练,军体拳,五里地跑步以及一些对抗性的比赛,比如拔河,跳绳,投弹,4*100米接力,攀绳等。这天会免费提供一顿带大荤的午饭,训练结束后每人发放一斤稻米和一两盐。

    于是每到这天的军训结束,就可以看见男男女女拎着布袋提着罐子,一队队整齐的排着队领东西,高高兴兴回家的景象。

第66章 破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