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破界共生:新旧影视巨头的涅盘协作[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07年7月10日,杭城星宁影视总部80层的谈判室里,沈知意与华谊兄弟CEO王中军隔着全息投影桌相对而坐。空气里弥漫着微妙的紧张,直到王中军率先打破沉默:“沈总,我们愿意全盘接入星宁系统,但保留华谊品牌独立性。”沈知意指尖轻点,虚拟屏幕上展开一份动态合约:“没问题,但所有项目必须通过星宁AI审核,收益分配按生态贡献值计算。”
这场被业界称为“世纪握手”的合作,始于星宁的降维冲击。华谊股价腰斩后,王中军曾在深夜驱车前往沈知意办公室,亲眼目睹星宁的“元宇宙影视基地”——学生们戴着脑机接口设备,仅凭思维就能生成科幻场景,AI在十分钟内完成了传统剧组需要一周的分镜设计。“我们不是敌人,而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沈知意当时递给他一杯咖啡,“传统影视需要科技赋能,而星宁需要成熟的内容运营经验。”
合作协议签订后,星宁立即派出技术团队入驻华谊。在怀柔影视基地,工程师们拆除了老旧的拍摄设备,安装上星宁的“星穹拍摄系统”。当华谊的导演第一次使用AI选角时,惊异地发现系统不仅能匹配演员外形,还能通过分析其过往作品,预测与角色的化学反应。“这简直是作弊!”某资深导演盯着屏幕上自动生成的演员情绪曲线,又兴奋又惶恐。
首战是一部古装玄幻剧《九州缥缈录2》。星宁的量子计算机集群用72小时渲染出剧中的上古战场,AI编剧根据观众实时反馈调整剧情走向。更颠覆的是,华谊启用了星宁的“数字替身”技术,让因档期冲突的主演通过动作捕捉完成关键戏份。播出当晚,收视率直接破4,弹幕刷屏:“这特效比电影还炸裂!”“华谊终于支棱起来了!”
在商业运作上,星宁的大数据系统展现出恐怖的精准度。华谊原本滞销的影视周边,经过星宁的算法重新设计,结合《科技帝国》的IP元素,在星宁商城上架后3分钟售罄。财务总监看着报表惊呼:“衍生品收入比票房还高!”王中军在庆功宴上举起酒杯:“和星宁合作后,我才知道什么叫‘降维打击后的升维重生。”
&n
第182章 破界共生:新旧影视巨头的涅盘协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