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光影革命:新旧交锋中的导演命运分水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致命的是,习惯了流量明星与注水剧情的他,始终无法驾驭星宁影视“内容为王+科技赋能”的创作理念,项目最终因口碑扑街、投资方撤资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坚守传统的导演们陷入集体焦虑。陈凯歌的老搭档、曾执导多部经典文艺片的李导,在接受采访时红着眼眶直言:“我们这代人研究了一辈子镜头语言,现在却被算法和机械臂取代。”他的工作室门口,贴着“低价转让摄影器材”的告示,曾经价值百万的胶片摄像机蒙着厚厚灰尘,无人问津。
但也有导演在危机中寻得转机。曾以现实主义题材闻名的曹保平导演,主动找到沈知意寻求合作。他将星宁的AI数据分析系统引入创作,通过挖掘百万观众的情感痛点,打造出首部“量子共情电影”《数据时代的孤独》。影片中,虚拟场景与现实镜头无缝切换,AI生成的配角与真人演员同台飙戏,上映后斩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成为传统导演成功转型的标杆案例。
沈知意看着会议室里的三位导演,目光坚定:“星宁的技术不是为了淘汰谁,而是希望整个行业能共享科技红利。”她轻点桌面,弹出“导演重生计划”:为传统导演提供免费的量子拍摄培训、开放AI创作平台、设立转型扶持基金。“于正他们不是输在技术,而是输在思维。”她的声音在全息空间中回荡,“愿意拥抱变革的人,星宁永远敞开大门。”
会议结束后,沈知意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杭城。远处的星宁影视基地,量子塔吊正在搭建全新的元宇宙摄影棚;楼下的街道上,拎着行李来求职的传统影视从业者络绎不绝。她打开星动短视频,发布了一条动态:“光影的革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让每个创作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语言。”评论区里,于正留下了第一条回复:“我会再来的。”而这场发生在2012年的影视变革,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着整个行业的未来。
第307章 光影革命:新旧交锋中的导演命运分水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