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4章 蓝色动脉:重塑华夏版图的世纪工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13年3月26日清晨,沈知意驾驶着星宁最新研发的量子动力车,沿着京城五环向渤海湾疾驰。车载全息导航投射出淡蓝色的路线,终点处闪烁着三个巨大的量子建筑模型——那是即将破土动工的海水淡化智能厂。车窗外,早春的寒风卷着细沙掠过荒原,远处干涸的河床如同大地皲裂的伤口,无声诉说着北方缺水的困境。

    “沈总,工程启动会已准备就绪。”助理的全息投影在副驾驶位浮现,“发改委、水利部的领导已抵达现场,施工团队和智能设备全部到位。”沈知意点头,目光扫过仪表盘上跳动的投资数据:858亿,这个数字超过了三峡工程初期投资的三分之二,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宏大的水资源战略项目。

    施工现场早已是一片沸腾景象。量子塔吊组成的钢铁森林直插云霄,机械臂群正在组装巨型反渗透膜组件;无人驾驶卡车队列载着纳米建材穿梭往来,车斗里的材料在量子引力场中保持绝对稳定。当沈知意走下车,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声中,水利部部长紧紧握住她的手:“小沈,这项工程寄托着亿万人的希望。”

    启动仪式别开生面。沈知意按下量子启动键,三架巨型量子盾构机同时发出低沉的轰鸣,纳米钻头瞬间切入岩层。在AR投影的辅助下,在场所有人都能清晰看到:直径10米的隧道如同巨蟒般向西北延伸,每掘进100米,机械臂便自动铺设内层镀有量子涂层的输水管道。“传统盾构机每天掘进20米,我们的量子盾构机时速可达5公里!”星宁工程师兴奋地介绍。

    三座超级蓄水池的设计更是颠覆想象。每座蓄水池直径1公里,深度达50米,池壁采用多层纳米复合材料:最内层是防渗透的量子膜,中间层嵌入温度调节系统,外层包裹着光伏储能装置。AI监测系统能根据天气、水位等参数,自动调节蒸发量和水温,确保水资源零浪费。“这些蓄水池不仅是储水容器,更是智能中枢。”沈知意指着全息模型,“它们能联动调节整个输水网络的压力和流量。”

    与海水淡化厂配套的星达食品饮用水公司下游产业链园区同样震撼。占地5000亩的代工厂内,全自动化生产线正以毫秒级精度运转:量子水处理设备将淡化水净化为可直接饮用的矿泉水,机械臂包装的瓶身印着“来自渤海湾的馈赠”;智能化仓储区里,无人机群组成的“空中物流网”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更令人惊叹的是园区内的“水经济循环系统”——生产废水经过量子膜过滤后

第324章 蓝色动脉:重塑华夏版图的世纪工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