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2章 智能能源生态的布局之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两周后,由陈宇公司牵头的行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现场,他不仅展示了更成熟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还联合多家企业发起《智能电网设备安全与兼容性标准》的制定倡议。这场会议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相关部门宣布将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标准落地。

    而在地方项目上,陈宇亲自带队与市政府谈判。他没有急于推销产品,反而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我们免费为新区建设智能能源管理平台,但希望能获得未来十年的运维数据使用权。这些数据不仅能优化系统,还能为政府的能源规划提供决策支持。”这个双赢的提议打动了决策层,最终顺利拿下三个试点项目。

    项目启动当天,陈宇站在施工现场,看着技术人员安装智能电表与充电桩。寒风中,他接到海外合作伙伴的电话:“陈,我们在欧洲的项目遇到了储能系统与当地电网的兼容问题,你们有没有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让陈宇心中一动。他立刻召集跨国技术团队召开视频会议,提出了“模块化适配方案”——将智能管理系统拆分成多个可独立升级的模块,根据不同地区电网特性灵活组合。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了欧洲项目的难题,更催生出新的产品线。

    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陈宇公司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开始展现威力。通过实时监测用户用电数据,系统能自动调整充电桩的充电功率,既避免电网过载,又能为用户节省费用。这些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寻求合作。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一家国际科技巨头宣布进军智能能源领域,凭借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储备,迅速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对方甚至放言:“要让陈宇的系统成为过时的产物。”

    面对挑衅,陈宇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举起一张泛黄的报纸:“1983年,没有人相信个人电脑能走进千家万户。但十年后,这张报纸上嘲笑这项技术的企业,大多已经消失。”他环视众人,“我们不是在和某家企业竞争,而是在和未来赛跑。接下来,我们要启动‘星辰计划——建立全球首个跨区域智能能源数据中心,让所有接入系统的设备都能共享数据、协同运作。”

    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陈宇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看着实时跳动的能源数据如同璀璨星河。他知道,这场关于未来能源生态的布局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第412章 智能能源生态的布局之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