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国际市场的破冰之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全产业链布局初步完成,陈宇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1980年代中期,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尚属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还在依赖代工模式,而陈宇却决心让自己的品牌以原创技术和高品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然而,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就遭遇了重重阻碍。当陈宇带着团队精心准备的产品目录和样品前往广交会时,发现欧美采购商的展位前人头攒动,而中国企业的展位却鲜有人问津。“我们的产品明明不比他们差,为什么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刘峰看着隔壁展位的日本企业被围得水泄不通,忍不住抱怨。
陈宇没有气馁,他注意到欧美采购商更关注产品的认证资质和售后服务体系,而这些正是国内企业的短板。回国后,他立刻组织团队着手申请国际认证。当时,中国企业对ISO认证、CE认证等国际标准还十分陌生,陈宇不惜花费重金聘请国外咨询公司指导,带领团队逐条对照标准改进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在认证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出现在环保标准上。国外对电子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包装材料环保性都有严格要求,而国内的供应链体系尚未跟上这一标准。陈宇果断决定升级生产工艺,采用无毒无害的新型材料。这一举措虽然大幅增加了成本,但却为公司赢得了关键的绿色环保认证。
解决了认证问题后,陈宇开始策划国际营销方案。他深知,在国际市场打响品牌不能靠低价策略,必须打造差异化优势。通过市场调研,他发现东南亚市场对便携式电子产品需求旺盛,但当地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和本土化功能。于是,陈宇带领团队开发了一款具备多种东南亚语言操作界面、防水防尘的升级版随身听。
为了打开东南亚市场,陈宇亲自带队前往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曼谷的电子产品展销会上,他别出心裁地举办了一场“街头实测”活动。工作人员将随身听从2米高处摔下,浸入水中,再取出播放,音质依然清晰。这一演示吸引了大量围观者,也引起了当地经销商的关注。
&nbs
第417章 国际市场的破冰之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