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音律联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这个,”她又指向一个棱角分明、笔画短促的符号,“感觉急促有力,或许对应‘角音(代表东方、春天、生长)?或者在节奏上代表一个短音或重音?”
我们开始进行大胆的假设和匹配:
音高匹配:
尝试将出现频率最高、形态最稳重的几个符号赋予“宫”、“徵”等核心音高。将形态特殊、出现频率较低的符号赋予“变宫”、“变徵”或装饰音。
节奏匹配:
尝试将笔画多寡、形态长短与音符的时值联系起来。比如,笔画多的代表长音,笔画少的代表短音?
序列验证:
将匹配后的数值序列写出来,观察它们是否符合某种基本的乐理规则?
比如,是否出现了常见的五声或七声音阶的排列组合?是否形成了某种相对和谐的旋律片段(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听”到)?是否存在类似于乐句、乐段的结构?
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大量的试错。
我们不断地调整着符号与音高/节奏的对应关系,一次次地将数值序列写出来,又一次次地因为发现其杂乱无章或不符合基本乐理而推翻重来。
虽然屡屡碰壁,但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蔡琰提出的这个“音律联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它将冰冷的符号,赋予了动态的、富有节奏感的可能性。
我运用我的数学能力,快速地进行着各种对应方案下的数值转换和模式查找。
比如,计算相邻数值之间的音程关系,看是否存在某种固定的音程模式;
或者统计特定数值(音高)出现的概率,看是否符合某种调式(如宫调式、商调式)的特征。
蔡琰则凭借她敏锐的乐感和深厚的乐理知识,从“旋律”的走向、结构的起承转合等角度,对各种假设进行直觉性的判断。
“这一段序列,‘宫音出现得过于频繁,且缺乏变化,听起来会很单调,不太像精心设计的密码。”
“这个组合,从‘角音跳到‘羽音,再接一个低八度的‘宫,音程跳跃太大,在古乐中不常见,除非有特殊用意。”
她的话语,为我冰冷的数学推导,注入了艺术的灵魂和经验的判断。虽然我们仍未找到那个“正确”的对应方案,但这个“音律联想”无疑是我们在迷雾中迈出的极其重要的一步。
它打破了单纯从文字或数学角度思考的局限,引入了声音和节奏的维度。
我预感到,或许,最终解开密文的钥匙,就隐藏在这看似毫不相干的音律之中。
这套密文的设计者,可能是一位精通音律的高人,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机密信息“谱写”成了这些无声的“乐章”。
而我和蔡琰,则需要凭借逻辑与灵感,将这无声的乐章,重新“唱”出来。
第22章 音律联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