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自然事件调查笔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亚病毒因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都不好说。更明确一些,认为它们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体可能更准确一点。

    它们的本质,其实是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种错误折叠。也即,原本好好的,在生物体内具备某种功能的蛋白质,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折叠错误了,于是朊病毒便诞生了。

    它们甚至于不能自我复制。但它们所具备的另一种能力,达成了类似于自我复制的效果,并具备了在不同生物体之间传染的能力。

    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蛋白质唯一假设认为,朊病毒能令正常以阿尔法螺旋为主结构的蛋白质也转变成与它同样的不正常构型,并由于疏水的性质,导致其具备了产生蛋白质聚集现象的能力。由此,导致淀粉样斑块堆积在脑部神经细胞之外,便导致了各种疾病。

    朊病毒相较于普通蛋白质更为稳定,无法以一般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并去除感染性。在高压锅里,以130摄氏度的水煮上四五个小时都不能令这种蛋白质变性。

    “朊病毒?陆铭你是说,可能是因为某种类似于朊病毒的亚病毒粒子出现在了那些‘狂化的人或者动物体内,才导致了他们的癫狂?可是他们的脑组织明明是正常的啊。”

    何薇有些疑惑。

    陆铭道:“不一定是朊病毒。我只是做个类比,说明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或许,那种致病因子,要比朊病毒更加原始,更小,更不容易被发现?以及,它们可能作用于脑部更加细微,更加基础的结构层面,那些脑组织只是表面看起来正常,其实已经完全感染?”

    现阶段,这种可能性确实无法排除。但也仅仅只是无法排除而已。

    “好吧。”何薇看起来还是有些不太能接受这种假设:“那么,其传播途径是什么?看了高清晰度的CSK9602星系的星图,脑袋里就会出现这种,唔,亚病毒因子?”

    “为什么不能?”

    陆铭反问:“我们都知道,人通过眼睛感受光线,并在脑袋里生成相应的记忆,记忆以脑神经突触的方式存储,而突触的连接强度、电化学性质等,本质是蛋白质的修饰。也即,通过光线改变脑部结构是可行的。既然可行,那这种改变为什么就不能‘恰巧导致蛋白质的某些改变,以至于生成一种类似朊病毒的亚病毒因子?”

    何薇无言以对。陆铭的猜想虽然略显荒谬,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有这种可能性存在。

    张定山轻轻敲了敲桌子:“这样的话,按照你的猜想,整件事情的经过便是这样了:CSK9602星系恰好具备了某种特定的外貌,这种外貌经由水星号望远镜拍摄出了照片。这照片便具备了刺激生物体脑部,令其脑部产生亚病毒因子的能力,以至于导致了生物体的癫狂,是么?”

    陆铭点头:“这是唯一的解释。”

    吕卿良喃喃道:“那这算什么?一种可以通过光线来传播的……致病体?”

    这确实很不可思议。但,这个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东西有很多。

    有一些灭活疫苗之中,破碎的病毒DNA片段尚且可能存在极微小的概率,因为运输过程之中的晃动而恰巧组合成了完整的DNA序列,从而又具备了复制自身导致感染的能力,说是复活也不为过,一种通过光线诱发脑部蛋白质错误折叠从而诞生的致病体,又有什么无法理解的?

    “由此,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低分辨率星图无法导致生物体狂化,高分辨率星图便可以导致狂化的现象。以及,看星图的时间越长,狂化程度便越深,以及所有看到过那副星图的生物体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继续观看欲望这几件事情,也能得到解释。”

    低分辨率星图的信息含量不够,无法达成那种诱使脑部蛋白质错误折叠的效果。

    看的时间越长,便可以类比为受辐射程度的深浅。很显然,经受辐射的时间越长,对身体的影响便越大。放在这里,便是看的时间越长,脑部出现蛋白质错误折叠的状况越多。

    至于为什么所有参与试验的生物体都会激发强烈的继续观看的欲望,这也很容易解释。无非就是脑部细微结构被改变了而已。

    此刻,张定山,何薇,吕卿良三人发现,陆铭的这个略显荒谬的猜想,竟然能与现有线索完全契合。至少从逻辑上来说,这个猜想严丝合缝,不存在任何矛盾的地方。

    “现在,只要找到了那种可能存在于狂化生物脑部的致病体,这一切便都可以得到解释了。”

    陆铭加重了语气:“在现有科学框架之内的解释。而不是什么克苏鲁世界观下的解释。”

    陆铭承认克苏鲁世界观确实具备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将其当做文艺作品看待的话,他也很有兴趣去尝试和接触一下。但他自始至终都很反感以克苏鲁世界观来解释现实世界的尝试。

    此刻,在察觉到这一套猜想的完善之后,张定山几人心中也不由得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信心。

    “好,就这么做。”

    “我去联系人和实验室。”

    吕卿良说了一声,直接下线。

    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他就已经有了结果。

    有一家位于首都市的生物实验室的一个专家团队,在听闻可能发现了新的未知的亚病毒因子之后,表示了很大的兴趣。经过简短的洽谈之后,该专家团队承接下了对于这一批标本的检验任务。

第十一章 亚病毒因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