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别无选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nbsp格丁根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堪称欧洲魁首,高斯、黎曼在此开创了数论与几何学的新领域。
nbsp其他技术类院校,如柏林采矿学院、柏林建筑学院等,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推动了工业技术革新。
nbsp军事院校如柏林军事学院、炮兵与工兵学校等,为军队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撑着军事扩张。
nbsp总之,普鲁士形成了文理并重、注重实用技术的完整教育体系,为统一德意志及科技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nbsp工业技术上,普鲁士通过实科中学,培养了大批工程师,机械制造和化工技术,领先于法国。
nbsp1850年代,鲁尔区煤矿开采量达300万吨/年,铁路里程超过5000公里,铁路密度为欧洲之最。
nbsp经济上,德意志关税同盟覆盖2500万人口,占据全德市场的80%。
nbsp普鲁士主导的铁路网,连接了莱茵兰工业区与东部农业区,形成了内部市场循环。
nbsp虽此时普鲁士仍以农业为主,但废除农奴制后,庄园经济正逐步向商品化转型。
nbsp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英国相比,普鲁士在基础科研,和职业教育上更具后发优势。
nbsp外交上,普鲁士策略灵活。
nbsp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它保持中立,避免卷入俄英法的冲突,同时与俄国维持着友好关系。
nbsp虽其海外殖民地较少(仅在1840年代于非洲建立了零星据点),国际影响力主要集中于欧洲大陆。
nbsp但柏林已成为东欧知识分子求学的中心,间接传播了德意志文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此时的普鲁士,宛如一颗蓄势待发的欧陆新星,军事制度、教育体系、官僚效率超越了多数欧洲国家。
nbsp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系统化改革能力,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军事整合资源、经济同盟扩大影响力。
nbsp“普鲁士模式”,为其在1871年统一德国,及后续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框架。
nbsp正因普鲁士实力雄厚,萧云骧自结识克虏伯起,便萌生了与普鲁士王室和军方接触的想法。
nbsp普鲁士作为后起之秀,其崛起必然会冲击如今的英、法、俄三个世界强权。
nbsp而西王府欲打倒清廷,夺回亚洲尤其是东亚的主导权,也势必与这三国产生冲突。
nbsp这便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nbsp虽现在谈结盟尚早,但既然已经开始接触,未来便充满了无限可能。
nbsp况且,萧云骧提出的技术转让条件并不苛刻,他相信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军方大佬曼陀菲尔和老毛奇等人,能够权衡利弊。
nbsp当然,自强才是获得尊重的根本。
nbsp当前,双方还处于相互试探期,所以签订的是秘密协议,终究还要看后续发展。
nbsp双方签订协议后,来到铜罐驿镇的一家客栈住下。
nbsp由于西王府重庆钢铁厂的建立,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小镇已发展到普通县城的规模。
nbsp下午,西军第二军军长李开芳,从与清军对峙的前线——綦江上游川黔交界的安稳寨,奉命前来拜见萧云骧。
nbsp两人在客栈里密议了许久,具体内容外人无从知晓。
nbsp第二日一大早,李开芳返回前线,而萧云骧则带着几个普鲁士人返回重庆。
喜欢。
第260章 别无选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