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6章 江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农历九月初八,白露刚过,霜降未至。

    nbsp昨夜一场细雨,将秋寒悄然带入江城。清晨,长江上浮起一层白雾,水汽裹着冷意漫过武昌城垣,混入汉阳门码头方向的船工号子之中。

    nbsp钟楼的金属清音初鸣,驱散了青石板缝中最后一缕夜色。临街的一户人家打开了玻璃窗,一个打着哈欠的妇人探出身子,迎着晨风查看天气。

    nbsp挑担叫卖的菜贩,踩着露水浸透的草鞋,沿街吆喝:“莲藕——扁豆——”,菜筐上还沾着泥土与白霜,带着乡野的清新。

    nbsp一位缠头布的辉民老汉掀开蒸笼,羊肉包子的热气扑面而来,撞上冷空气,瞬间在他花白胡须上凝成细珠。

    nbsp街旁灰砖墙上,贴着一张双语告示:“公平贸易·禁售鸦片”。中文楷书与英文花体并列,上面盖有江城衙门的鲜红朱砂印章。

    nbsp忽然,石板路微微震颤起来。一辆装满货物、带有汉阳钢铁厂标志的平板车,被六匹驮马拉着缓缓驶来,

    nbsp车辙沟中还残留着昨夜的雨水,泛着湿润的光泽。

    nbsp车夫小心避开几个斜挎帆布书包的少年,他们正争抢一份报纸,上面赫然印着:“专利局核准蒸汽缫丝机改良案”。

    nbsp卖报少年用竹竿挑起报摊顶棚,露出报纸标题下的小字:“发明人李秉孝,江城纺织学堂教师”。

    nbsp顺着粮道街向西,便是“江城机械学堂”。铸铁校钟被工友拉动,钟声惊起哥特式拱窗上的一群麻雀,扑啦啦乱飞。

    nbsp百十名身穿立领制服的学生,从宿舍中鱼贯而出,正向食堂走去。食堂门口,伤退老兵秦师傅敲着铜盆,高声吆喝:“一人两个馒头,一碗豆浆!”

    nbsp穿过得胜桥集市,咸腥的鱼腥气还未散尽,空气中却陡然弥漫起刺鼻的煤烟味。

    nbsp青军旧火药库改造的“汉阳机械局”,烟囱已吐出黑烟。早班工人们手持铜制工牌,依次通过栅门,赭色工装背后印着白漆编号,次序井然。

    nbsp临近汉江的河街,一座挂着带嘤国旗的货栈前,一名穿呢绒西装的洋掌柜,正在用放大镜,细细查验生丝样本。

    nbsp身后的码头工人却仍沿袭习惯,一边抬起包铁木箱,一边高声唱着《起货号子》,粗犷而有力的歌声,回荡在码头之上。

    nbsp江面忽然传来一声汽笛,带嘤商船“赫丘利号”吐着烟圈,驶向海关码头。

    nbsp甲板上的大副举着喇叭,用生硬的中文喊道:“报关单……江城西王府签印!”

    nbsp岸关塔楼立即升起信号旗,身穿藏青制服的关员,展开铅封账簿,封皮上压印着交叉的稻穗与齿轮图案——西王府的徽记在晨光中泛起金纹。

    nbsp李竹青手里拿着两个重油烧麦,边走边吃,走进江城府衙。

    nbsp昨日他随第一军回到江城,今日一早便前来找萧云骧。

    nbsp到了书房,却只见赵烈文一人在办公。

    nbsp见李竹青进来,被告知萧云骧一大早就带着亲卫前往汉阳,检查钢铁厂与兵工厂的建设进度去了。

    nbsp并特意叮嘱赵烈文:若遇紧急事务,可按惯例由条线负责人先行处理,待他归来补签手续。

    nbsp李竹青也不以为意,自行回了位于府衙一堂的军情局。

    nbsp待到傍晚时分,赵烈文前来通知,说萧云骧已回,请李竹青前去议事。

    nbsp李竹青当即带上一份报告,与赵无忌一同,随赵烈文走向二堂东侧的书房。

    nbsp只见萧云骧与卢岭生两人,正在书房外,拍打裤腿上的泥点。

    nbsp萧云骧穿着一身未带军衔标识的西军春秋军装,靴子上满是泥土,显然刚从乡野归来。

    nbsp李竹青走上前,笑嘻嘻地问道:“大王,情况如何?”

&

第366章 江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