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3章 舞榭歌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萧云骧望着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百姓,轻叹一声。

    nbsp必须尽快从鄂省调粮过来。

    nbsp众人继续前行,渐渐接近唐王府旧址。

    nbsp所谓唐王,即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封地便在南阳。王府占地极广,主体加附属建筑超过四百亩,占当时南阳城四分之一。

    nbsp核心建筑包括银安殿、承运殿、存心殿等,大小三十六座。西园引白河水成人工湖,设冰窖暖阁;后花园假山独立成景。

    nbsp1404年动工,历时五年建成。楠木取自南方,太湖石从江南水陆联运而来,史料记载:“凡八千六百斤,舟车三载乃成。”

    nbsp假山设计讲究“险、拙、奇、空、皴、透”六诀,极尽奢华,足见老朱对子孙的厚爱。

    nbsp然而,1641年李自成大军攻城,唐王府毁于战火。

    nbsp青顺志十年,知府张文明拆王府残垣改建文庙。如今那座绵延三十丈的陶制透花照壁,正是当年王府假山太湖石基址的遗存。

    nbsp如今,西军的指挥所便设于此地。

    nbsp穿过棂星门残柱,曾经名扬中原的假山映入眼帘。然而如今,那圆锥形山体仅存主峰,支离破碎,宛如被巨斧劈削过的青灰色骨骸。

    nbsp青康曦年间,官府曾拆石修葺武侯祠,山体上至今可见碗口大的凿痕。

    nbsp一旁一块巨大的太湖石,石面密布蜂窝般的孔窍,仿佛在诉说世事沧桑。

    nbsp丁保桢轻叹道:“这是专从江南运来太湖石,一船石料,抵得上百户田赋。”

    nbsp假山北侧,单檐歇山顶的大成殿巍然矗立——此地原是唐王府银安殿旧址。

    nbsp九米高的殿宇虽覆满尘灰,仍可见其重檐斗拱的皇家气度。鸱吻吞脊兽缺了左耳,戗脊上的神将雕像,仅剩半截断戟。

    nbsp殿前斑驳的台阶,原是王府仪卫森列的丹墀。

    nbsp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八根沥粉贴金的楠木柱撑起藻井,日光自瓦隙漏下,照亮神龛上“万世师表”金匾的剥落裂痕。

    nbsp东庑廊下散落着雕花柱础。丁保桢用靴尖拨开枯叶,指着一处纹路道:“瞧这蟠螭纹,只有亲王府才敢用。成化年间唐王在此设宴,笙箫声曾传遍全城……”

    nbsp众人听得入神,皆生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怀古之感。

    nbsp萧云骧颇为感慨:“洪武皇帝万般皆好,只是对自家子孙太过优渥。导致后期朝廷大半收入,竟都用来供养这些凤子龙孙。”

    nbsp他忽然想起,青庭入关后,竟将不少愿意合作的老朱家子孙,如宁王系朱议滃、韩王系朱璟涑等人,编入汉军八旗,授予世袭骑都尉、云骑尉等职。

    nbsp后来朱议滃虽因罪发配宁古塔,其家族却被编入满洲正黄旗。

    nbsp康曦帝更亲谒明孝陵,题下“治隆唐宋”四字,如今仍悬于明孝陵正殿最显眼处。

    nbsp这般政治手腕,李自成等义军将领,即便拍马也难望其项背。

    喜欢。

第383章 舞榭歌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