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3章 宝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今冬寒意刺骨。冬月未至,宝鸡城外的护城河已冻得坚实,冰面泛着青灰色的冷光,人马踏行其上,毫无阻碍。

    nbsp自西军占据西南四五十里外、扼守陈仓道险要的大散关以来,每逢河道封冻,宝鸡守将赫舍里·常青总兵必强征民夫下河捣冰,以防西军踏冰奇袭。

    nbsp奈何宝鸡酷寒,白日辛苦凿开的冰窟,一夜寒风便又冻结如初。

    nbsp日日反复,纵是铁打的意志,也被这西北的朔风,寸寸消磨殆尽。

    nbsp捣冰半月有余,民夫怨气冲天。宝鸡县令更是直言斥责常青不恤民力,扬言再行逼迫,便要上奏朝廷,弹劾其滥权妄为。

    nbsp捣冰苦役,只得作罢。

    nbsp所幸,西军自贤丰三年冬,占得大散关后,似无东进宝鸡之意。

    nbsp他们击退青军数次进攻,便埋头修缮关隘,摆出固守姿态。

    nbsp两年以来,倒也相安无事。

    nbsp如今凤翔府治所虽在西北六十里外的凤翔城,然宝鸡地处陕、甘、川、宁四省交汇之咽喉。

    nbsp扼守关中平原西端门户,掌控陈仓通道与渭河谷地,历来是商旅物资辐辏之地,更是青庭防御西军的前沿重镇。

    nbsp故而城中驻有绿营军五千余,皆由常青统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宝鸡城垣巍峨,乃前明所筑砖包夯土之制,依傍渭河、陵塬地势,呈不规则矩形。

    nbsp墙高十米(底宽八米,顶宽五米),周长约四里。历经风雨,本已多处坍塌。

    nbsp常青上任后,大力修葺,不仅召集民夫将损毁处尽数修复,更增设多座炮台,城防为之一新。

    nbsp城开四门:东曰“迎恩”,西曰“来远”,南曰“解阜”,北曰“拱极”。

    nbsp每座城门均设瓮城,墙高七米,门道转折如“L”形,以滞敌军攻势。

    nbsp四角耸立敌楼,城门之上箭楼雄峙。

    nbsp城外护城河引自渭水,宽十五米,深三米。只是隆冬冰封,这道屏障便形同虚设。

    nbsp今日是公元1855年12月5日,农历十月廿八。

    nbsp凛冽的朔风,自清姜河谷呼啸卷来,裹挟着河西走廊的雪沫,狠狠抽打在西门“来远门”厚重的枣木门板上,发出沉闷如呜咽般的声响。

    nbsp城头垛口后,常青裹紧冰冷的棉甲,凝神远眺。

    nbsp他须眉上凝结的霜粒,随着每一次沉重的呼吸,微微颤动。

    nbsp清晨,驻守陈仓道谷口神农镇的青军讯塘,竟未依例遣探马回城报信。

    nbsp常青心头一紧,立时派出十来骑快马前去查探。此刻日头已近中天,约莫上午十点光景,探马仍杳无音信。

    nbsp神农镇距宝鸡不过二十里,快马加鞭,两刻钟足以往返。

    nbsp今日缘何耽搁如此之久?莫非西军终于打破数年对峙的默契,要挥师东进了?

    nbsp常青不敢心存侥幸,当即将全部绿营兵派驻城墙各处,严阵以待。

    nbsp冰寒的空气里弥漫着无形的紧张,士卒们搓着手,呵着白气,目光紧锁着西面苍茫的山谷。

    nbsp指尖抚过覆满霜壳、粗粝冰冷的墙砖,常青一声低沉的叹息几不可闻:“这石鸡祥瑞之地,终究躲不过刀兵血火了么?”

    nbsp

    nbsp(注1、明清小冰期延至十九世纪中叶,其时冬寒较今尤甚;

    nbsp注2、明清两代,凤翔为府治所在,宝鸡仅为属县,直至建国后方迁治所于宝鸡。)

    喜欢。

第403章 宝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