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廷下诏征召卫将军褚裒,打算让他当扬州刺史,还兼管尚书省事务。吏部尚书刘遐、长史王胡之劝褚裒说:“会稽王品德高尚、声望好,那可是咱国家像周公一样的人物,您应该把国家大事交给他。”褚裒听了就坚决推辞,还是回自己镇守的地方去了。壬戌这天,朝廷任命会稽王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负责尚书省六项事务。司马昱这人清心寡欲,特别擅长玄学清谈,经常和刘惔、王蒙以及颍川的韩伯一起聊天讨论,还征召郗超做抚军掾,谢万做从事中郎。郗超是郗鉴的孙子,从小就才华出众、不受拘束。他老爸郗愔,为人简约沉默、淡泊退让,但特别爱存钱,攒了好几千万。有次打开库房,让郗超随便拿;郗超把钱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一天就全散光了。谢万是谢安的弟弟,为人高雅脱俗、风度翩翩,在当时也挺有名气。
nbsp燕国龙山出现了黑龙、白龙,两条龙脑袋凑一起玩耍,之后解开龙角离开了。燕王慕容皝亲自用太牢祭祀,还在国内大赦,把自己住的新宫殿命名为和龙。
nbsp都亭肃侯庾翼背上长了毒疮。他上表请求让儿子庾爰之担任辅国将军、荆州刺史,把后事都托付给他;还任命司马义阳人朱焘为南蛮校尉,带一千人驻守巴陵。秋天,七月庚午日,庾翼去世。
nbsp庾翼的部将干瓒等人发动叛乱,杀了冠军将军曹据。朱焘和安西长史江虨,建武司马毛穆之、将军袁真等人一起把叛乱平定了。江虨是江统的儿子。
nbsp八月,豫州刺史路永背叛东晋,投奔了赵国,赵王石虎让路永驻守寿春。
nbsp庾翼去世后,朝廷大臣们讨论,都觉得庾家好几代人都镇守西部边境,大家都习惯了,应该按照庾翼的请求,让庾爰之接替他的职位。何充说:“荆楚地区,那可是国家的西门,人口上百万。北边挨着强大的胡人,西边和势力强劲的蜀地相邻,地势险要,纵横上万里。要是能找到合适的人镇守,就有机会平定中原;要是用人不当,国家就危险了,就像陆抗说的‘这里存在吴国就能存在,这里亡了吴国也就亡了,怎么能让一个没经验的年轻人去担当此任呢!桓温英明有谋略,超过常人,文才武略、治政能力都很强。镇守西部边境,没人比桓温更合适。”还有人说:“庾爰之肯让位给桓温吗?要是他拥兵抵抗,那麻烦可就大了。”何充说:“桓温完全能制服他,大家别担心。”
nbsp丹杨尹刘惔一直觉得桓温有才华,但也知道他有不臣之心,就对会稽王司马昱说:“不能让桓温处在关键险要的地方,他的职位和名号得经常压制着点。”他劝司马昱亲自去镇守长江上游,自己担任军司,司马昱没听;刘惔又请求自己去,司马昱还是没答应。
nbsp庚辰日,朝廷任命徐州刺史桓温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兼任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庾爰之果然不敢争。朝廷又任命刘惔监察沔中各军事,兼任义成太守,接替庾方之。把庾方之、庾爰之调到豫章。
nbsp桓温曾经趁着下雪天想去打猎,先路过刘惔家,刘惔看他装备得特别严实,就问他:“老家伙,你搞这么大阵仗想干啥?”桓温笑着说:“我要不这样,你哪能安稳坐着清谈呢!”
nbsp汉国君主李势的弟弟、大将军李广,因为李势没有儿子,就请求立自己为太弟,李势没答应。马当、解思明劝谏说:“陛下您兄弟不多,要是再废黜一个,就更孤立危险了。”他们坚持请求李势答应。李势怀疑他俩和李广有阴谋,就把马当、解思明抓起来杀了,还灭了他们三族。又派太保李弈到涪城去袭击李广,把李广贬为临邛侯,李广自杀了。解思明被抓的时候,叹息着说:“国家不灭亡,是因为有我们这几个人在,现在国家危险了啊!”他一直谈笑自如,然后从容赴死。解思明有智谋有策略,还敢直言劝谏;马当向来很得人心。他们死了之后,士兵百姓没有不感到哀伤的。
nbsp冬天,十月,燕王慕容皝派慕容恪攻打高句丽,拿下了南苏,安排好守军后就回来了。
nbsp十二月,张骏讨伐焉耆,焉耆投降。这一年,张骏把武威等十一个郡划出来设置凉州,让世子张重华做刺史;把兴晋等八个郡划出来设置河州,让宁戎校尉张瓘做刺史;把敦煌等三个郡以及西域都护等三个军营划出来设置沙州,让西胡校尉杨宣做刺史。张骏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统领这三个州,开始设置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谒者等官职,这些官职都仿照朝廷,只是稍微改了点名字,车马服饰、旗帜仪仗都比照帝王的规格。
nbsp赵王石虎任命冠军将军姚弋仲为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姚弋仲这人清廉节俭、刚正耿直,不讲究排场,说话直来直去,啥都不怕,石虎特别看重他。朝廷有重大决策,经常让他参与决定,公卿大臣都怕他,对他很恭敬。武城左尉是石虎宠姬的弟弟,有次闯进姚弋仲军营,骚扰他的部下。姚弋仲把他抓起来,责备他说:“你身为禁尉,却欺压百姓,我作为大臣,亲眼看到了,不能纵容你。”说完就命令手下把他杀了。武城左尉吓得拼命磕头,血流满地,手下人都极力劝阻,姚弋仲才作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燕王慕容皝觉得古代诸侯即位,都各自称元年,于是从这时候开始不再用晋的年号,自己称十二年。
&nbs
第586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