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智建宏图:科技赋能城市新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盾构机配备的量子传感器,能提前预判地质变化,自动调整掘进策略。一位老工程师抚摸着闪着金属光泽的机械臂,感慨道:“干了半辈子工程,头一回见施工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精准。”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坦途。当月下旬,5号线某段隧道出现局部渗水。按照传统流程,需停工抢修数月。但沈知意带着技术团队赶到现场,工程师们用平板扫描渗水点,不到十分钟,携带纳米修复液的微型机器人便顺着管道钻入墙体。半小时后,监测数据显示,渗水处的强度已恢复至初始水平。围观的市政官员目瞪口呆:“这哪是修地铁,简直是给城市做微创手术!”

    消息不胫而走,不仅杭城市民对新地铁充满期待,连隔壁省市的官员都组团前来考察。在一次经验分享会上,沈知意展示了智能建造系统的实时数据:“目前进度比原计划提前15%,而且每公里施工碳排放降低70%。”她的目光扫过台下,“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城市建设理念的革命。”

    与此同时,星宁地产的智能建造技术开始向全国输出。在京城,新规划的地铁线路采用同款系统,施工噪音减少80%,周边居民甚至感觉不到大规模工程的存在;在深圳,海底隧道建设引入智能防腐蚀模块,彻底解决了海水侵蚀难题。沈正明在市政府会议上展示对比数据:“按这个速度,杭城两年内就能建成六条地铁,相当于过去十年的工程量!”

    当夜幕降临,杭城的地铁施工现场依然灯火通明。智能设备的蓝光与城市霓虹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未来城市的壮丽图景。沈知意站在监控中心,看着屏幕上如血脉般延伸的地铁网络,拨通堂叔的电话:“叔,等这些地铁通车,杭城就不再是‘人间天堂,而是真正的‘智能之城。”电话那头,沈正明的笑声中带着骄傲:“丫头,你这双手,正在重塑整个时代的基建史。”

第211章 智建宏图:科技赋能城市新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