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星火燎原:跨越十七载的善意传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真正理解了父亲常说的“财富的意义”。
回到杭城后,沈知意立刻召集团队启动“星火计划”。在星宁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全息投影展示着覆盖全国的公益版图:在西北荒漠,星宁的移动海水淡化车将苦涩的地下水转化为饮用水;在西南山区,智能校舍配备着抗震系统与远程教育设备;在沿海渔村,星宁捐赠的海上浮动医疗站正在装配。“这次捐赠不是终点,”她敲打着虚拟屏幕,“我们要把星宁的核心技术转化为公益力量。”
然而,质疑声随之而来。某财经论坛上,有人发帖嘲讽:“不过是企业作秀,十五亿对星宁来说不过九牛一毛。”沈知意没有回应,而是将星宁公益基金的账目明细全部公开在区块链上,每一笔支出都可追溯。她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说:“如果善意需要被质疑,那就用透明打消质疑。”
三个月后,首座“星火智能学校”在贵州落成。沈知意亲自参加开学典礼,看着孩子们戴上VR眼镜“游览”故宫,用3D打印机制作自己设计的文具,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感动。更令她惊喜的是,许多合作企业受此启发,纷纷加入公益行列。娃哈哈集团宣布将部分利润投入“净水计划”,农夫山泉启动“山区灌溉系统”项目。
2009年盛夏,沈知意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全国数百所受益学校的学生,用稚嫩的画笔绘制了一幅巨型长卷。画面上,星宁的智能建筑与孩子们的笑脸交织,有人写道:“谢谢沈姐姐,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样子。”她将长卷挂在星宁集团的走廊里,每次路过都会驻足良久。
这一年的慈善晚会上,主持人问她:“从二十万到十五亿,您觉得公益的本质变了吗?”沈知意望向台下闪烁的灯光,想起十二岁那个颤抖着递出捐款的自己:“没变。当年二十万是我全部的勇气,现在十五亿是我更大的责任。公益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
当夜幕降临,星宁集团的大楼依然灯火通明。沈知意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霓虹与远处山区智能学校的灯光遥相呼应。手机突然响起,是基金会发来的消息:又有三家企业申请加入“星火计划”。她唇角上扬,在夜色中轻声呢喃:“十七年前的那颗种子,终于长成了遮天蔽日的大树。”
第212章 星火燎原:跨越十七载的善意传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