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智建宏图:科技赋能城市新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09年3月16日,杭城市长办公室内,沈正明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税务数据,十多亿的数字在审计报表中红得灼目。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窗外春雨淅沥,却浇不灭内心翻涌的震撼——侄女沈知意的海水淡化智能厂投产不过数日,便以惊人的速度反哺城市财政,更如一座永不枯竭的活水源头,悄然改写着杭城乃至周边地区的水资源格局。

    办公桌上的专线电话突然响起,沈知意的声音裹挟着电流传来:“叔,刚看到税务数据了?这还只是开始。”她顿了顿,背景音中隐约传来机械臂运作的嗡鸣,“我打电话是想谈地铁建设。传统盾构机效率太慢,星宁地产研发的智能建造系统,能把工期压缩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沈正明立刻调出城市基建规划图,地铁3号线与5号线的线路图在屏幕上蜿蜒如蛇。“知意,这可不是开玩笑,地铁工程关乎百年大计......”“所以我们用了纳米级复合材料。”沈知意打断道,全息投影突然在办公室亮起,虚拟的地铁隧道中,智能机器人正精准浇筑着新型混凝土,“这种材料强度是普通钢材的五倍,配合AI应力监测系统,使用寿命能达200年。一旦出现细微裂缝,维修工用平板发送指令,纳米修复液会自动填充。”

    市长办公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沈正明凝视着投影中穿梭的机械群落,那些闪着蓝光的智能设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搭建起隧道框架。“但政府拿不出这么多资金......”“政企合作。”沈知意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星宁出技术和设备,政府以土地和政策入股,建成后地铁广告、周边商业开发的收益按比例分成。”

    三天后,杭城地铁智能建造项目正式启动。钱塘江边的工地上,传统的轰鸣与尘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智能施工网络。无人机群在空中测绘地形,AI算法实时优化施工方

第211章 智建宏图:科技赋能城市新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