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7章 荒漠稻香:科技与农耕文明的世纪对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阁]https://m.miaoshuge.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13年8月6日,腾格里沙漠边缘蒸腾着灼人的热浪,沈知意站在量子隧道管道出水口旁,看着清冽的水流顺着智能灌溉渠蜿蜒进沙漠。远处,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起伏,与沙海形成不可思议的共生画面。她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目光望向不远处那抹熟悉的身影——袁隆平戴着草帽,正弯腰仔细观察稻株的根系。

    “袁老,这是用淡化海水培育的耐盐碱水稻,根系比普通品种发达3倍。”沈知意快步上前,递过平板电脑,“您看,AI监测系统显示,土壤盐度已从3.2%降至0.8%,完全满足水稻生长需求。”袁隆平直起腰,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稻穗,眼中泛起激动的泪光:“我研究了一辈子杂交水稻,没想到有生之年能在沙漠里看到稻浪。”

    这片奇迹的诞生,源于星宁集团与袁隆平团队的深度合作。在海水淡化厂稳定供水后,沈知意第一时间联系了这位被誉为“神农”的农业科学家:“袁老,我们有技术,您有经验,能不能让沙漠变成粮仓?”双方一拍即合,成立“沙漠绿洲实验室”,将量子灌溉、无土栽培与袁隆平的超级稻技术结合,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培育出适应高盐碱环境的“星海稻1号”。

    此刻的实验田里,智能监测设备闪烁着蓝光。无人机群定时喷洒生物肥料,机械臂自动收割成熟的稻穗,量子分析仪实时检测稻米的营养成分。“您看这个。”沈知意调出全息投影,“每一粒米都含有比普通大米高40%的微量元素,而且……”她神秘一笑,“因为用淡化海水灌溉,米粒自带独特的鲜甜口感。”

    袁隆平饶有兴趣地拿起一粒稻谷放在掌心:“小沈,你这不仅是种水稻,更是在改写自然法则。”他指着远处的光伏板阵列,“光伏发电、海水淡化、生态种植形成闭环,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说着,他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下观察数据,“我得把这些经验带回团队,让更多人看到科技与农业结合的潜力。”

    这场对话很快通过

第337章 荒漠稻香:科技与农耕文明的世纪对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